第二章? 物态变化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了解物质三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365bet备用服务器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特点及条件。
3.会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化身及水循环现象。
5. 回顾本章实验,知道图像是一种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条件。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复习方法】讲授法、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网络资源多媒体辅助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复习过程】
第一节《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过关训练
1. 如图是一支常见体温计,它的量程是????? ℃ ,它的分度值为????? ℃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
2. 关于温度计在放置时正确的方法是(?? )
3.
关于温度计在读数时正确的方法是(? ?)
?????????????????????????????????????
?
?
?
4. 两支体温计的示数都为37.5 ℃ ,没有甩就用它们去测量甲乙两位病人的体温,甲病人的实际体温为36.5 ℃ ,乙病人的实际体温为38.5 ℃ ,则测量结果分别为?????????? 和????????? 。
5. 某地的气温为—7 ℃ ,读作(?? )
A 、零下7摄氏度??????????????? B、负7度??????
C 、零下负7摄氏度???????????? ?D、零下7度
6. 在我国北方的冬天,气温为—40 ℃ ,则冰块的上表面的温度为 ??????????????,下表面的温度为??????????? 。
7.??? 0 ℃ 的冰与0 ℃ 的水相比较,冷热程度是 (????? )
A 、0 ℃ 的冰比0 ℃ 的水冷?????? ??????????B、0℃的水比0℃的冰冷
C 、0 ℃ 的冰与0 ℃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比较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过关训练
1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 )
A .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
B .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 .人体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空气中??
D .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
?
2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 .把蔬菜装入塑料袋后放入冰箱 ?????? B.给墨水瓶加盖
C .用电热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 D.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
3 、下列现象描述一定质量的水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水蒸发快慢跟水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
A .温度不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 .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 .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 .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4 、下列不属于蒸发吸热的现象是(??? )
A .夏天,在地上酒水会感到凉快????????? B.刚从游泳池上来的人会感到冷
C .天热时,狗伸长舌头进行散热 ????? D.冰熔化时,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
5 、为了确定风向,将手指上蘸些酒精或水,竖立在空中,手指感到凉的一侧是(????? )
A .迎风一面?????? ??? B.背风一面
C .侧风一面??? ???????????? D.无法确定风向
6 、严冬,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户外进入温暖的房间,镜片上会雾蒙蒙的,这是因为(??? )
A .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水附着在镜片上
B .空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液态空气附着在镜片上
C .热气附着在镜面上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 、若100 ℃ 的水蒸气穿过100 ℃ 的水,则( ???)
A .水蒸气不会液化???? ???? B.一部分水蒸气被液化
C .全部被液化???????? ???? D.无法确定
?
?
8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给小镜子消毒
B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9 、 有一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了”.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出现小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缸有裂缝,水才渗出来 ?????????? B.是水的蒸发现象
C .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 D.是水分子的液化现象
10 、用嘴对着镜子“哈气”,镜面会变得模糊,但经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
A .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D.先凝固后熔化
11.
甲、乙两同学用同一个酒精灯先后各做了一次“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后,依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个坐标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如图所示.实线为甲同学的,虚线为乙同学的.由此下述结论错误的是(??? )
A .两同学计时开始时水的温度相等
B .两同学实验时水的沸点相等
C .两同学实验时水的质量相等
D .两同学实验时加热条件相等
12.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酒精和水分别装入两个试管里,再将两试管放于
正在沸腾的100 ℃ 的水中,则(??? )
A .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B.酒精不会沸腾,水会沸腾
C .两液体都会沸腾???????? ???? D.两液体都不会沸腾
13.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 .a???????????? B.b
C .c???????????? D.d
?
?
14. 被100 ℃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 ℃ 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的缘故.
15. 气体打火机里面的丁烷气体,是利用__________的办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16. 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__形成的.
17. 测量空气湿度的“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蒸发时要_____,因此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的示数___.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空气湿度_____.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过关训练
1. 水结成冰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 凝固???????????????? B.熔化???????
C. 汽化???????????????? D.液化
2. 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特别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熔点,而使油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汽化???????
C .熔化???????????? D.液化
3. 下列各组物质都具有熔点的是(????? )
A 、海波和松香???????? B、冰和食盐
C 、冰和沥青??????????? D、松香和沥青
4. 如图8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大约是____min。???????????????????????????????????????????????????????????????
?????? ???????
????????????????????????????????
5. 很冷的冬天,司机常用水和酒精混合液做冷却剂,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较低的????????????? 。
6. 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 (????? )
A 、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 、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 ????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
7. 奈的熔点是80℃ ,则奈的凝固点为(?? )
?? A 、高于80℃???? B、等于80 ℃??? C、低于80℃
8. 如图(上右图)是晶体的????? 图象,物质在AB段处于??? 态,BC段处于?? ??态,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9. 将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 ℃ 的房间,则冰将(??? )????
A 、部分变成水????? B、不会继续熔化????? C、先熔化再结冰
10. 冬天,晾在外面的湿衣服会结冰,这是????????? 现象,要????????? 热量。
11.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 防止菜被冻坏
?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达标训练: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
B. 卫生球变小了????????????????????????
C. 霜的形成?????????????????????????????
D. 雾、露的形成
E. 水结冰??????????????????????????????????
F. 夏天衣服被晒干
G. 冰化成水
H.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
《物态变化》教学反思
物理学科的学习和生活、自然密不可分,这一点在《物态变化》一章尤为明显。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自然现象中去便成为该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以《汽化和液化》一节为例,理论内容很简单,仅仅是气态和液态两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和放热。但是如何合理应用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去,能不能用这一节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需要一个锻炼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提高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题目“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哪一个烫伤更严重?”对于学生来说,在没有老师指导,不查阅资料的情况下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这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其中存在的物态变化过程,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进去。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
?
总的来说,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得出过程,并能把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仅仅让学生掌握直白的理论知识已经不是当前教学主要方式,也不符合教学要求。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在物理中体验到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到物理”很重要!